神經網絡結構和功能技術平臺簡介
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神經網絡結構和功能技術平臺于2021年籌劃成立,是智能院創新組織架構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平臺是支撐類腦與智能科技研究的三大技術平臺之一,充分依托智能院在感知認知神經網絡研究、認知障礙性疾病機理等領域科研技術和資源優勢,通過聯合研究人員、技術人員,按照學科領域和專業特長劃分組建的專業性和開放性的資源共享平臺。該平臺主要任務是保障公用科研設施和設備在共享共用的機制下高效運行,并提供技術服務,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強有力的實驗條件支撐。包括:
1. 建立單細胞研究技術體系,用于研究神經元分類、神經元圖譜等;
2. 建立神經元示蹤標記、圖像采集和處理等技術體系,用于研究神經環路和網絡連接;
3. 建立電生理、鈣成像和fosTRAP等技術體系,用于神經元功能研究;
4. 建設用于動物行為實驗的標準實驗室,為功能研究提供支撐;
5. 建設人腦影像研究平臺,為人腦結構和功能解析提供支撐。
同時把自身打造成領域內具備一流設備和一流軟實力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
生物平臺現有專業技術服務如下:
1、光學顯微成像平臺:
光學顯微成像平臺專注形態學研究和神經環路研究,包括高通量細胞成像分析系統、單光子共聚焦顯微鏡、玻片快速掃描儀和普通熒光顯微鏡等設備。同時,平臺還聯合研究人員開展超微型光纖雙光子顯微鏡的開發工作。
2、分子細胞技術平臺:
分子細胞技術平臺向全院提供流式細胞分析/分選、單細胞測序、qPCR等技術服務,能夠滿足超高速分選純化、高通量單克隆分選或細胞芯片制備,神經元基因組、轉錄組以及基因的調控等研究的需求。
3、超聲功能成像/刺激系統平臺:
定位于開發超聲腦-脊功能成像和刺激一體化系統,為自主研發用于基礎研究和相應臨床轉化所需設備提供基礎,配備多通道研究超聲平臺。
4、實驗動物平臺:
實驗動物平臺為全院動物實驗提供支撐服務,配備了一系列用于神經網絡研究和行為學研究的設備,包括電生理、光遺傳等配套設備,能夠開展包括痛覺行為、癢覺行為和學習記憶行為方面的研究。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