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无限传媒免费观看电视剧,星空影院电视免费观看,麻花天美星空MV免费观看完整版,星空无限传媒免费入口nba,午夜星空免费观看全部电视剧最新,星空影视

人民日報 | 聚焦新質生產力!橫琴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
2024.08.29

從伶仃洋上空鳥瞰珠海第一大島嶼——橫琴島,“遙遙一水間”南北相望的大、小橫琴山,宛如南海碧波上的兩把古琴,東枕澳門濠江水,西聽珠江萬里濤。

橫琴與澳門一衣帶水,唇齒相依,最近處僅相距187米。憑借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橫琴從“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邊陲小島起步,一路堅守初心,積極探索與澳門銜接的“無縫融合”,如今已成長為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主平臺。

2009年,橫琴吹響了開發開放的“號角”;2015年,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掛牌;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掛牌成立,掀開了“琴澳一體化”的新篇章;2024年3月1日,橫琴正式實施分線管理,實行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人員進出高度便利,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斷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注入更強大動能。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開發布5周年,也是合作區掛牌成立3周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第一階段建設成效的大考之年。三年來,合作區緊緊圍繞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主線,大力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以及現代金融業四大產業,與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高度協同,全力推動粵澳合作向深度、廣度邁進。



聚焦集成電路產業

打造“中國芯”國際化的“橋頭堡”

“目前,我們正加緊橫琴相關研發和技術團隊的建設,也希望依托橫琴的區域優勢和政策支持,壯大企業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華研偉福科技(珠海橫琴)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忠鑫一邊展示最新的科技產品,一邊說道。他對公司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對未來也顯得信心十足。

作為合作區經濟發展局引進的重點企業,華研偉福致力于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碳化硅、氮化鎵功率器件和智能功能模塊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服務,在芯片研發、工藝制造、封測產業鏈各環節自主掌握多項核心技術。從2022年11月落地橫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以來,華研偉福走過了快速發展的兩年。劉忠鑫表示,華研偉福布局合作區,享受產業集聚便利,既可以快速對接國際前沿科技資訊,也能在合作區內進行研發測試,對于領域創新研發十分有幫助。

華研偉福所在的橫琴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合作區國際科技創新技術交流與展示窗口,這里匯聚了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等橫琴打造全球集成電路創新產業“集聚地”和粵澳融合“主陣地”藍圖不可或缺的平臺與載體。

集成電路作為當前高端制造業中最受市場關注的一個領域,也是橫琴產業布局的一大重點。“這些年我們看著橫琴集成電路產業不斷集聚,政策一一落地兌現,覺得自己真是來對了地方。”凌煙閣芯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李宏俊不無感慨。

近年來,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措施》、“雙15%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橫琴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氛圍日漸濃厚。2023年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提出,加快構建特色微電子產業鏈,規劃建設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等專業園區,打造集成電路設計和制造產業集群。

作為合作區重點打造的首個集成電路特色專業園區,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為合作區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目前,產業園已集聚集創北方、壁仞科技、妙存科技、齊芯半導體、華研偉福、凌煙閣等80多家集成電路企業,業務范圍涵蓋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圖形處理芯片設計、存儲芯片設計、MCU芯片設計、CIS芯片設計等領域。

從無到有,從有到精,橫琴集成電路產業已初具規模。2023年,橫琴實現集成電路產業營收超30億元,成為橫琴高端制造業“成績單”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橫琴正逐漸成長為‘中國芯’國際化的‘橋頭堡’。”在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院長龔斌看來,橫琴擁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區位優勢,可以在科研協同、產業化聯動、成果轉化和孵化、金融服務等領域提供廣闊空間,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而粵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為集成電路企業提供專業的孵化器、投資基金、公共技術平臺等服務,并踐行“澳門平臺+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戰略模式,著力引進一批高質量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打造兩大高水平集成電路創新平臺和產業服務載體,構建一個集成電路產業交流合作中心,全方位賦能集成電路企業發展。



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夯實人才支撐激發創新活力

同一園區里,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廣東省智能院”)的“最強大腦們”正深入淺出地講解著人類大腦神經元的運作方式和類腦芯片的設計靈感。“大腦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中國科學院院士、廣東省智能院院長張旭介紹道,人類大腦由大約800億到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每個都連接著大約10000個其他細胞,腦細胞之間的連接總數接近10的15次方,信息正是在這些連接中得到處理。“大腦可以以大約20W的功率做到這一點”,張旭院士說,將大腦的知識引入計算領域,將幫助人類創造更加可持續、更加智能、更加環保的解決方案。

2021年6月在橫琴成立以來,廣東省智能院一直圍繞“腦感知認知、神經網絡計算、類腦智能計算”三大方向,在認知神經網絡、類腦智能芯片、類腦計算系統、金融工商智能技術、智慧生物醫藥和健康醫療技術等核心技術上尋求突破。這背后,離不開各領域創新人才挑大梁、擔重任,在廣東省智能院現有的302名員工中,有博士138人、碩士120人,引進高層次人才研究人員13人。“琴澳一體化步伐越來越快,橫琴正在成為包括澳門青年在內的大灣區青年成就事業的一片沃土。”澳門青年博士楊超然,2016年畢業于澳門大學電機與電子工程系、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在廣東省智能院擔任類腦開放系統智能計算研究組組長。在楊超然看來,合作區為創新人才成長搭建起了堅實的平臺,正是“平臺+人才”支撐體系的不斷完善,為合作區營造出更具活力的創新生態,讓合作區成為創新要素“匯聚地”。

高校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立足澳門、共建灣區、融入國家、走向世界”,在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以下簡稱“珠研院”)中華醫藥及轉化醫學研發中心的走廊上書寫著澳門大學的定位與使命。2019年珠研院的成立建起了一座橋。“這座橋,讓澳大的科研資源流向橫琴、珠海乃至整個大灣區。”珠研院院長陳國凱形容,研究院的明星教授們,有許多與企業、機構合作的產學研項目,通過不斷地將科研資源進行轉化,澳門大學在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2021年9月,國務院發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將高標準建設澳門大學等院校的產學研示范基地,構建技術創新與轉化中心,推動合作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支點,為珠研院的發展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在澳門大學本部,大多還是做一些基礎性研究,涉及到買試劑、動物實驗以及與企業合作等,在橫琴有更大的空間。”2022年7月,王安恒在英國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后,來到珠研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從事生物醫藥方向的他,目前正和導師一起研究針對糖尿病足部疾病創傷愈合的項目,并即將進入臨床階段。一直以來,王安恒都希望科研成果能夠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而學科實力雄厚、注重科研成果轉化的珠研院恰恰為他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

澳門大學擁有中藥質量研究、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智慧城市物聯網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重點實驗室和明星教授效應,珠研院已承接超過300個產學研轉化項目,并與珠海龍頭國企共建聯合實驗室,在產學研轉化中探索出一條獨特路徑。

如今,在連接澳大與橫琴的“橋”上,往來穿梭著300多名師生,國家重點實驗室諸多成果落地,澳大學子遍布橫琴島,澳門大學成了琴澳融合的一個標志性樣本。

提升產品“含澳量”

琴澳共筑中醫藥融合創新高地

珠研院中華醫藥及轉化醫學研發中心所在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里,四處彌漫著中藥的藥香。分子態(珠海橫琴)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內,無人生產線不停流轉,一份份中藥材原料被破壁、分離、濃縮、結晶,順著管道形成中藥晶體顆粒。隨后,這些產品將被貼上“澳門監造”標志,迎來更廣闊的市場機遇。

2020年,作為分子態(澳門)中藥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分子態(珠海橫琴)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落地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并于2021年9月正式建成投產。目前,分子態擁有自主研發的現代中藥無人工廠生產線,不僅可以自動化、智能化地對中藥材進行加工,還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中藥全組分的量化標準化,有效降解中藥原料中的有害物質。

在中醫藥領域,澳門品牌是國際公認的“金字招牌”。2023年10月30日,《“澳門監造”“澳門監制”“澳門設計”標志管理辦法(暫行)》正式施行,對經澳門審批和注冊的中醫藥產品、食品及保健食品,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完成生產且加工增值達30%或以上,即可申請使用相應的澳門品牌標志。《管理辦法》的落地,意味著合作區的“含澳量”更足,“澳門藥、橫琴造”的創新實踐正式駛入“快車道”。

作為第一批獲得“澳門監造”系列標志的企業之一,分子態(澳門)中藥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黃滋才深刻感受到了變化:“獲得標志后,大家對我們的信任度一下子就提高了。”

“基于澳門的歷史,與葡語國家、東盟國家市場之間的市場聯動頻繁。我們希望讓更多中藥產品與技術,走到葡語國家與東盟國家,走向歐盟和拉美市場。”對于中醫藥產業的未來,黃滋才有自己的期待,他認為,推動中醫藥國際化,是琴澳聯合實現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一。

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合作區規劃的重要布局。一邊是走出去,一邊是融進來,內地研發和資源優勢與澳門品牌和對接葡語國家的窗口效應正互為補充、形成合力。作為合作區中醫藥產業的主要創新載體,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在推動中醫藥走出去的道路上步伐堅定。



產業園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下首個落地項目,園區孵化器、加速器和獨棟總部區域入駐了多元共存、梯次分明的中醫藥產學研主體。至2024年6月底,產業園注冊企業229家,其中澳門企業75家,產業集聚態勢已初具規模,產業發展生態日趨完善。

如今,產業園正充分發揮澳門中葡平臺作用,以葡語系國家為切入點,積極推動中藥品種在海外的注冊和出口,為包括澳門企業在內的多家企業共13款產品在莫桑比克注冊成功;9款產品在巴西獲得中成藥注冊備案上市許可。

“琴澳和鳴”,佳音陣陣。合作區“四新”產業階段性發展的累累碩果,從持續向好的“成績單”當中就能得窺一二。截至今年6月末,合作區“四新”產業實有企業達17061戶,同比增長5.7%,比2021年底增長20.1%;2024年上半年,“四新”產業增加值117.80億元,同比增長6.4%,占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47.1%。



作為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臺、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新示范、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開啟“琴澳一體化”新篇章!

文章轉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COPYRIGHT ? 2021

廣東省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版權所有

粵ICP備2021109615號 全案策劃:KCCN

公眾號

公眾號

欢迎光临: 德安县| 香河县| 沾化县| 江西省| 太谷县| 聊城市| 巫山县| 巴林左旗| 民县| 祥云县| 砀山县| 滨海县| 沽源县| 江阴市| 调兵山市| 庆云县| 宁海县| 苗栗县| 姚安县| 双牌县| 辽中县| 苍溪县| 泗阳县| 灌阳县| 神池县| 唐河县| 鄂伦春自治旗| 色达县| 哈尔滨市| 呼图壁县| 若尔盖县| 湘西| 石棉县| 黄浦区| 岐山县| 泸西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临沧市| 富川| 蓝山县| 德昌县|